徐龙河于1965年出生在山东淄博,拥有大学学历,获得了文学与法学的双学士学位,作为一名媒体人,他的职业生涯颇为引人注目。自1986年起,他在山东工业大学任教,一名大学教师的工作虽然体面,但人往高处走,水往低处流,他心中也向往更高的舞台,因此在职业选择中总是希望能更进一步,徐龙河也不例外。
在他完成助教到讲师的晋升后,1993年,他选择了投身电视行业。来到新单位,令人意外的是,他必须重新开始从底层做起,这对每位职场新人都是一个必经的阶段。他在电视台的历任岗位包括经济记者部记者、齐鲁频道今日经济的制片人以及每日新闻的制片人,这些职位相当于负责栏目运作的角色。凭借自己的能力,不久后他便升任报道部主任。
2001年,徐龙河的职业生涯迎来一个显著的飞跃,他担任了新闻中心副主任,2007年又升任总编室主任,这一职务具有相当的实权,让他成为多个决策的主要依据。2011年,他成为齐鲁频道的总监,1997年时便已升为主任记者,2004年晋升为高级记者,而在2016年时更是跻身副台长和卫星频道总监的行列。众所周知,能够上线的频道标准严格,他的总监职位无疑至关重要,决定了许多内容的上架与否,他手中握有很大的话语权。另外,他除此之外,还担任山东电视艺术家协会的负责人。
可谓拼尽全力,获得诸多荣誉的徐龙河,未曾料到自己的努力竟最终以崩溃收场。通报中指出他存在严重违纪违法行为,简言之,就是“伸手”了。纵观其人生履历,他确实是一位令人称道的成功者,不少人在拼搏一生后也未必能达到这样的成就。但笔者对此现象表示不满:当他在高位时,皆称其优秀,一旦跌落则全盘否定,这样的处理方式未免偏颇。
不得不承认,徐龙河确实为事业贡献过力量,假若没有他亮眼的成绩,也不可能登上如今的位置。单纯以一棍打倒的方式来评价是不全面的,更深层次的问题值得探讨。比如,如果他一开始就表现不佳,何以被提拔,又是谁让他升任?若他曾经表现优秀,是什么影响致使他沦落至此?
探讨这些问题,或许能帮助我们理解事情的真相。组织因其成绩给予了他应有的待遇,而犯错后自然需要承担惩罚。从个人的角度来看,他的“伸手”换来的结果却是人生的惨败。
可以说,身为聪明人的他本应在行动前评估结果,而当风险过高时更应该谨慎行事,他却未能有此觉悟,显然心中仍有许多未解的账。他也许能算出生活中微小的账目,却未能理清人生的重大账单。其余的,只能算作小聪明了。
这对后辈也提出警示:不要轻易“伸手”,因为这是愚蠢的选择,得不偿失。他的错误选择,将全家人的生活摧毁得一塌糊涂。若再考虑上下皆有的家庭责任,困难就更是显而易见。
假若他曾想过这些,他还会选择继续吗?而他人的晚年是儿孙绕膝的幸福情景,他的晚年却是铁窗冷硬,如此凄凉惨淡,真正令人心痛。教训早已存在!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